《回望湘大》序
彭国甫
今晚的星光特别灿烂,今晚的心情特别激动。这个星光灿烂的夜晚,这部沉甸甸的《回望湘大》,让我心潮澎湃,让我再一次领悟艾青先生的那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17岁就来到了湘潭大学,曾经是湘潭大学一名普通的学子,现在是湘潭大学一名平凡的建设者。湘潭大学见证我的青春,哺育我的成长。与无数湘大人一样,湘潭大学,对我来说,不仅是闪光的名字,更是崇高的使命、神圣的责任、伟大的事业、情感的皈依和心灵的家园。湘潭大学对我的大爱和我对湘潭大学的热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激起我无限的感激之情、奉献之心和奋斗之志。湘潭大学,早已融入我的生命!
回望湘大,感受湘大。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部鲜活的、充满感人细节的湘大历史,它保存了我们珍贵的湘大记忆,激活了我们所有的湘大情愫,唤回了我们那些激情燃烧的湘大岁月。对我来说,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那么亲切,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传递着滚烫的温度;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双饱含深情的眼睛在守望着湘大昨天的成就、今天的发展和明天的梦想;每一点回忆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湘潭大学的神奇、湘大人的可爱;每一份关切都让我眼含泪水、深受感动,让我更清醒地体会到自己身上崇高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在此,请让我用全部的忠诚,用整个灵魂,深深地鞠躬、深深地感恩,向所有关心、支持湘潭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海内外所有的湘大人!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忘记历史、割断历史,就会丧失未来。历史沉淀的是传统,是文化,是精神;没有传统、没有文化、没有精神的大学,是没有根、没有灵、没有魂的大学,也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大学。今天,我们回望湘大,重温湘大历史,目的就是要历史地认识湘大,历史地评价湘大,历史地谋划湘大,历史地把握湘大,历史地发展湘大;就是要从历史中牢记、接续湘大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湘潭大学50年的历史,是铭记和落实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叮嘱的历史,是“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历史,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历史。正是这样的历史,沉淀了湘潭大学自己的优良传统、高尚文化和崇高精神。这是我们湘潭大学的根,是湘潭大学的灵魂,是湘潭大学强大的生命力。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低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今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回望湘大,就是要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大力弘扬湘潭大学这种优良传统、高尚文化和崇高精神。一个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做一个崇高的湘大人,就应该而且必须自觉弘扬湘潭大学这种优良传统、高尚文化和崇高精神。
何谓大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大学要有“三大”:大气、大师、大楼。大气,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就是要有明镜止水的胸怀、泰山乔岳的人格、霁月光风的气度和海纳百川的风范。大师之大在于人格之大、学问之大、成就之大,包括学术大师、教学大师和管理大师。大楼包括高楼大厦,更泛指整个校园先进、适用、美观的硬件环境。俗话说得好:种好梧桐树,招引凤凰来。没有梧桐树,哪得凤凰栖?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没有大楼也是难以想象的。在当今时代,大学要成其大,大楼不可缺少,但大楼里要有大师;大师要有大气,要能成大气、育大气;大气要像空气一样充塞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追随每一位师生。三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但又有本质区别。大师是核心,大气是灵魂,大楼是基础。推进大学发展,应统筹兼顾“三大”,不可顾此失彼,更不可本末倒置。
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有这样一个观点:高素质的人才与其说是从课堂里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从一种浓郁的高尚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我以为,虽然课堂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能否认,但它确实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气的、高尚的文化氛围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我们湘潭大学历来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重视发挥湖湘文化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我认为,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其精华是三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改革精神。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营造文化氛围,向广大师生传播这三种精神,培养师生的大气。不少用人单位这样评价湘潭大学毕业的学生:湘大的学生充满精、气、神,非常大气;湘大的学生就像洞庭湖的杨柳,倒插着也能长大。也许,这正是湘潭大学的优良传统、高尚文化和崇高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在大师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几代湘大人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芙蓉学者层出不穷。同样,在大楼建设方面,湘潭大学近年来抓住了许多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校园扩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学校的对外交通要道的建设,都有较大的改观。今天的湘潭大学,不再是“乡里大学”,不再是“羊牯塘大学”,而是一所现代都市大学,是长株潭现代城市群崛起和发展的一张富有魅力的靓丽名片。
正是因为拥有一批名师、一些大楼,湘潭大学才成其为大;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气的、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湘潭大学才能显示出大。但是,理性地反思,我们的不少决策确实还不够大气,我们营造的文化氛围还不能尽如人意。目前,学校大师的数量和质量与我们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大师仍然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在大师的培养、引进、管理以及充分发挥作用方面,我们任重道远。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我们同样也错失了一些机遇,留下了不少遗憾。也正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差距和遗憾,我们的大学很多时候还显得不够大,很多时候我们还不得不承受悲伤、付出代价。这需要我们充分地自省、自警,需要我们将这些遗憾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进步的阶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书写湘潭大学的历史,给湘大人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2008年9月10日,对湘潭大学来讲,是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喜庆的日子,是遵照毛泽东主席在家乡办一所大学的心愿创办湘潭大学及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叮嘱“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五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个神圣的日子即将到来,我不禁想起教育部周济部长2005年12月17日在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湘潭大学签字仪式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带着对毛主席特别的感情,‘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支持湘潭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怎么支持都不过分!”由周部长如此庄严的承诺,我又不禁想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对湘潭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不禁想起湖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社会各界对湘潭大学的特别关爱和真诚支持;不禁想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卓见:如果重点建设好中山大学是对孙中山先生的一种很好的纪念,那么,重点建设好湘潭大学就是对毛泽东主席的一种很好的纪念!作为湘大人,我们无尚光荣,我们为此深受鼓舞,我们为之骄傲自豪、信心百倍!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因为奉献,今夜的星光才如此灿烂;因为奉献,湘大的今天才如此美丽。为了“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崇高使命,为了湘潭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共同的心灵家园,请让我们更加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忠诚奉献!
2008年8月1日夜
于湘潭大学
(彭国甫:湘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注:《回望湘大》是在纪念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并指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暨建校五十周年之际,将部分湘大人对湘大建设的回忆文章集结成册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