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通讯员龙楠 李瑾妍 尹文双)8月17日中午,bwin中文官网团委学生会赴芷江暑期三下乡调研团与芷江县团委完成了项目接洽,并在县团委的帮助下,前往沅州石雕研发中心(沅州石雕因为主要产于芷江明山,又名芷江明山石雕)。下午,调研团的成员们对芷江县一位有名的石雕文化传承者张小花老师进行了采访,进一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技艺。
(图片一:调研团与张小花老师合影)
淡泊如茶,承志于古香历史
一壶热水,几盏清茶,张小花老师在淡淡的茶香中娓娓道来。她说,明山石雕取材于芷江明山石而得名,南宋时,作为理想的石雕工艺和建筑装饰材料上贡朝廷,明清时期发展达到鼎盛。张老师认为,技法对于民间艺人来说不是很大的问题,真正能感动人的是作品本身所凝聚的那种至真至美的情感,例如一面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雕刻有二甲传胪的屏风,是民间吉祥图纹,蕴含着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张老师早年踏实求学,至今初心不改,出差遇到有关明山石雕的珍贵书籍必定买回研读不吝钱财不辞辛苦。随着研究的深入,张老师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越来越深,倾己所有,传承着祖先留下的美好。
(图片二:张小花老师为实践团展示石雕文化文史资料)
迎难而上,用心雕刻文化瑰宝
在与张小花老师的交谈中,她道出了如今石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原材料的供应问题。芷江明山石雕所需的石料由于采集原料的工序复杂,且会对周边的地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法很顺利的开展,石资源越来越少。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面临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传承者的更新换代。随着老一辈传承者的衰老,芷江明山石雕技艺需要有人来传承,不能让这样美好的艺术就这样随岁月流逝。然而新一辈的传承者们大多没有老一辈们的“石雕精神”——吃苦耐劳,沉心造物。他们中的大多数被各色的新兴产业所诱惑,不愿用心沉浸到石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然而张小花老师的言语中没有丝毫气馁,相反,她开心地向我们讲述了近年来芷江明山石雕文化的发展进程,从代表传承人到社会关注力度的提升,从石雕文化的资料收集到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我们看到石雕文化继续向前繁荣发展的源动力。作为芷江明山石雕艺术的传承者,张老师始终秉持“迎难而上,用心传承”的心,而我们恰恰最需要这样的心,来留住我们最美丽的文化瑰宝。
(图片三)
不忘初心,成就大国工匠精神
当说到芷江石雕如何走出困境时,张小花老师说道,“证史、正史、补史,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也是解决明山石雕当前困境的根本所在”。一直以来,类似于芷江石雕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延续下去,因此详尽的文字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张小花老师始终致力于相关图文、资料的整理。
而当我们谈到对于明山石雕的未来的期望时,张小花老师表示“我想要打造一个属于芷江人自己的石雕博物馆,将来也让这门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史可鉴,有迹可循,保留传统文化的美好,把传统文化的故事刻进石雕里,讲给世界听”
(图片四:张小花老师为调研团讲解石雕作品)
中国梦要实现,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仅仅需要能够继承祖祖辈辈兢兢业业、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奋斗精神,更需要的是一颗时刻不忘本的心,一颗大国工匠的心!把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工艺,用匠心雕刻一个大国复兴的“中国梦”。